我和我的祖国百度云 网盘资源[720p-1080p]
《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有着特别意义的电影,其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在中国的大事簿上写上过重重一笔,内容传播度之广,亲历者之众,也是其他电影难以比拟的。这就给创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把耳熟能详的故事讲好,如何发掘老故事的新视点。在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作人员的用心:讲中国的故事,更讲“我”的故事。
和以往主旋律影片主要聚焦于大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不同,《我和我的祖国》把目光对准了共和国的无名英雄。因为有了一众戏骨的加盟,影片观感极佳。在《前夜》中,以黄渤和辛柏青为代表的演员,把剧中人物升旗遇阻的焦灼、克服困难时的众志成城和升旗成功后的百感交集,演绎得丝丝入扣。《相遇》把很多篇幅留给了演员的脸部特写,任素汐饰演的方敏在公交车上回忆与恋人的过往时,随着感情起伏有微妙的神态变化;张译饰演的高远,在弥留之际听到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虽然带着口罩仍能看到眼神透着欣慰和亏欠。《北京你好》里葛优松弛自然的表演状态,就像在任何一个小区都能遇到的大叔,爱面子、好吹牛,但是内心热情。
每部短片都选取了独特切入点。《夺冠》和《北京你好》隐去大事件,让女排夺冠和北京奥运成为时代背景,把更多空间留给普通人和他们的故事。《夺冠》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里,把小男孩冬冬置于巨大的矛盾中,是把礼物送给将要远走异国的小女孩,还是用身体支撑电线让街坊邻居顺利看上女排比赛的直播,小男孩的表现让人在捧腹之余,又为他揪心。《北京你好》成功塑造了的哥“张北京”一角,剧情也很有看头,其中有转折:在观众预期票封是空的时候,里面却有800块钱;有诙谐:因为误会,一群人在街头追逐;有感动:张北京把意外得来的宝贝门票送给汶川的男孩;有骄傲:葛优在短片最后的表情,定格成在为奥运会呐喊助威的群像。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短片做到了人物立体,故事完整,情节简单动人,因此非常富有感染力。
《前夜》和《回归》则直面历史现场。前者剧本非常工整,从主人公林治远受命确保事情顺利进行,到遇到问题群策群力努力解决,最后是问题解决后的皆大欢喜。导演对观众心理节奏的把握堪称一绝,故事牢牢牵系着观众的情感,使得观众与剧中人同呼吸共担当。《回归》把香港回归的意义分为三个维度来讲。个人情感归属、国家主权收复和祖国使命三部分,分别由修表师傅与警察、升旗手和外交官来叙述。从谈判现场的锱铢必较到场域外的恪尽职守,不难看出导演的叙事野心和表达冲动,可惜受篇幅所限,每组人物的心理动因表现不足,群像刻画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
《护航》则给人一气呵成的流畅感,通过对女主角吕潇然成长路上的“闪回”叙述,人物不服输的性格一下子就立住了。只是最后她坚持做替补的心理转变略有跳跃之感,可能由于前面对主人公好强的刻画与她最后做替补的选择之间恰好对立,因此使人感觉影片对吕潇然从“打遍天下无敌手”到“功成不必在我”的心理转变缺少交代。
在视听语言方面,几部短片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白昼流星》的画面。开场“白昼流星”的传说,给影片奠定了神圣和寓言性的色彩,影片中的内蒙古小镇实现了它的惊鸿一瞥,无论是夕阳下的策马奔腾,还是神舟返航的动作分解,都极富感染力,可看出导演对镜头运用的炉火纯青。短片的整体观感是意义大于内容的,意义是人的力量和人的能动性,可能为了表达这个主题,导演很大程度上牺牲了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导致影片在剧情衔接方面略显跳跃,如扶贫如何与航天联系起来、老旗长为了两个流浪的孩子连命都可以不要的心里支柱是什么、两个小孩从玩世不恭到步入正轨的原因是什么,都没有交代清楚。《回归》里的配乐《东方之珠》也是一大亮点,罗大佑的歌声在国旗升起的一刻响起,稳稳地托举住了所有人情感,引导着观众的情感在澎湃之外还多了一丝浪漫。
综合来讲,七部短片的主题都是付出和奉献。林治远为了确保升旗万无一失,一个月不回家;人们知道筹备中心需要稀有金属,就打着灯笼拿着家里的锅碗瓢盆前来帮忙;高远为了国家原子弹的研制,很大程度上牺牲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欢愉和对爱人的责任;小男孩冬冬放弃了和喜欢的人告别,选择让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看上女排比赛直播;为了香港回归仪式的顺利进行,各行各业的人不辞劳苦,时刻待命;张北京把珍贵的奥运会门票送给了素不相识的四川小男孩;老爷爷为了拯救误入歧途的孩子,弃自己的生命于不顾;吕潇然为了国家的荣誉,把小我的得失抛在身后。影片由一个个生动的甘于奉献又顾全大局的人物构成,观影过程中,观众跟随着他们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从“连升旗都困难重重的”的艰难和波折到今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强盛和富庶。银幕前的我们与有荣焉,这是电影的魅力,也是真实的魅力。